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面向于手机app应用、手赚app应用、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APP图标排版、分类展示、大幅轮播图、热门/最新APP模块,二维码扫描下载,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兼容IE9+、Firefox、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
主题特点:
这时,懂经济学的人反而不如家庭主妇,预测错误屡屡
一般而言,征税人总是希望多收,而且,其应收的欲求会趋于最大化。就是说,征税人认为的应收,与纳税人认为的应收,二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进入专题: 税改 。坦率地说,只有在应收尽收之权力掌握在全体纳税人手里的制度安排下,应收尽收这一征管理念才可能催生善之果,才可能增进全社会和每个纳税人的福利总量,才有助于实现税制的终极目的。也就是说,关于征多少税,向谁征税、在哪个环节征税,以及以何种方式征税等等重大税收事务的决定权,就应该掌握在全体纳税人手里,而不是一个、几个、或少数征税人手里。价廉还要物美,甚至还妄想:既要马儿跑得快,还想马儿不吃草。既不能伤害公正,摧毁税制的基本结构,也不能束缚纳税人创获财富的首创精神。
这种应收尽收,岂不意味着是一种与民争利、以理劫财的愚民借口和谎言。换句话说,应该收的税之主导权掌握在征税人手里,还是掌握在纳税人的手里,其效果将会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国内保增长延续了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这种经济格局中,富裕阶层既是第一受益群体,又是最大的受益群体,保增长使其有机会、有能力增加对房地产的资产配置,从而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
这也是我国GDP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进入专题: 房地产 。这一点与欧美国家大不相同,自然就大大增加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需要政府具有极大的勇气和高度的智慧。另外,国内实行投资出口型增长模式,在以GDP挂帅的政绩考核驱动下,各级政府具有强烈的投资动机,利用垄断土地资源的优势,推行土地资本化,借助城市化,将房地产业演变为地方投资的融资平台。
房地产在企业、政府、居民三个社会主体的理性选择中成为社会财富配置的枢纽。应该说,这一轮房价上涨是良性的,是房地产理应作为基础产业部门发挥的支撑作用。
这就导致政府总是倾向增量思维,在保增长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很难推进关乎存量的重大调整,尤其无法接受由调整导致的大量结构性失业。而且,很多企业生产经营是建立在房地产高估值的基础上,如贷款抵押等,而一旦逆转会使这一基础坍塌,所谓不务正业的企业根本无法玩下去了。因此,当保增长大旗一旦重新竖起,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房地产市场立即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这又会激发恐慌的情绪,助推房地产涨价。首先看投资比例,没有哪个产业能够与房地产投资相比肩,几乎快成了政府操纵GDP的油门了。
一方面,房地产估值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影响巨大,一旦房价快速回落,房地产这项资产面临急剧缩水,企业就会资不抵债,所有者权益甚至可能化为乌有。每当宏观调控转向保增长时,房价便迅猛反弹,无一例外。由于是大政府,在我国产生了所谓的父爱主义,政府承担了太多的义务,成为经济社会中的矛盾聚焦点。审视了这三层逻辑关系,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关于房价的预测屡屡失败了。
面对房地产商气定神闲,政府倒是在宏观经济快速下滑中进退失据,预调、微调不绝于耳,房地产成交不仅趋于活跃,房租更是大幅攀升,调控处于极为尴尬状态。但是,随着虚拟财富兑现迅猛增加,而技术红利、制度红利、人口红利等消失,劳动群体的亏空会快速放大,又无法填补。
这轮房价上涨呈现出过热现象,突出特征是居民在财富配置中开始大幅倾斜房地产,房地产金融化进程大大加快。借助房地产的高估值,食利群体可以将虚拟财富兑换为实际购买力(注:房地产是重要的途径,但不是唯一),从而占有社会商品和服务,形成食利群体与劳动群体的结构比例严重失衡的局面。
同时,居民财富对房地产的配置达到了新的高度,政府的土地财政是越演越烈。当然,作为主导产业,房地产调整时,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是伤筋动骨的,会产生大量的结构性失业,要素资源的配置结构会发生剧烈而深刻的调整。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部门时,国内收入分配格局、财产税制度、经济增长模式等因素便成为关键变量。房价是一个亿万人关心的热门话题。由于被剥夺感强烈,利益诉求机制缺失,失望乃至绝望的情绪很容易催生民粹主义,以致很多人呼吁再来一次文革。同时,企业进入了房地产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涉及面还不是太大。
这两个因素赋予了房地产具有良好的比较收益,收益高且风险小,这样经济下滑过程中,投资者在选择上倾向房地产,将其作为优质资产,而减少或退出实体经济投资。再有,房地产财富效应强劲,受益于房价飞涨,急剧膨胀的虚拟财富支撑了汽车、电子产品和奢侈品等消费。
换言之,房地产调控和经济结构转型本身就是同一个问题。四、房地产将会何去何从随着宏观调控将保增长放在更加优先的地位,在预调、微调影响下,国内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房地产率先反弹,成交趋于活跃。
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一步一步地由表及里,直至演变成为经济增长方式的集中反映,从一个关系亿万民生的经济问题,发展为决定中华民族走向的社会政治问题。这对于执政者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
从2004年开始,国内房价便涨势如虹,虽有多次调控,仍然顽强地刷新着历史记录。他们在忧国忧民?说什么房价大跌国民经济受不了,而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未来人口红利的趋小、资源约束的趋紧、土地供给的规范化都意味着房地产行业难以依赖低劳动成本、粗放式资源投入、低价增加土地储备获得人力溢价、资源溢价与土地溢价,特别是土地溢价带来的利润贡献会显著降低。其次,劳动力、资源、土地将为房地产行业长期发展设定成本约束。
结构调整意味着经济难以再续过份依赖出口带动的高速增长,需要通过收入的增长来带动内需的扩大。未来5—10年,房地产市场整体趋势仍处于上升周期,但行业的调整与整合将会更为显著。
从2009年房屋竣工面积来看,房屋竣工面积总计15.74亿平米,其中住宅和非住宅分别为7.9亿、7.8亿平米,约各占50%的比重。从房地产上市企业公布的最新财务报表看,2009年以及2010年前两个季度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大公司,前十大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比约为70%左右,其余的30%则非均匀地分布在中小企业。
历史表明,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它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数十年行业的发展。土地出让收入方面,占比仅为18.6%。
具体来讲,2009年地方政府本级收入为32520亿元,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8621亿元,土地出让收入13964亿元,三者占比分别为18.6%、38.1%、18.6%。地方本级收入、中央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构成预算内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则是构成预算外收入的绝对来源。从当前的情况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企业实质上正处于不同的价值驱动阶段。然而,以新国十条为代表的新一轮调控将使房地产的支柱地位和增长功能发生大的变化,未来房地产民生功能将被放到至少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角色将发生转移。
首先我们考察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政府收入的占比情况: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主要为两部分:地方一般预算内收入和地方预算外收入。例如一些龙头房地产企业正在研究与开发低端地产,这不但代表着未来的竞争优势,而且也与建筑节能、降低能耗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如果没有新的融资渠道,中小房地产企业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通过降价来维持现金流,这样房价的下跌可能会提前到来;要么通过行业的重新整合来提高抗风险能力,这样房地产行业的新一轮调整难以避免。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仍处于依赖土地增值的初级阶段,而一些大型企业则走向开发更好的产品与打造知名品牌的中高级阶段。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周期叠加所产生的共震是房地产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在严格的调控政策下逐步进行调整。
1 留言